為積極落實“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及國家衛健委發布的“健康兒童行動計劃”,促進兒童健康成長,8月27日,由人民日報社健康時報主辦、諸城市人民醫院承辦的“中國兒童生長發育健康傳播行動?諸城站”大型公益活動在諸城市人民醫院隆重舉行。
諸城市教體局工委委員、總督學王金海,諸城市衛健局黨組成員、三級主任科員王麗,人民日報社健康時報-健康行項目負責人王楊,諸城市人民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張毅出席活動并致辭。諸城市人民醫院黨委委員、副院長李玲玲主持開幕式,醫院兒科二病區主任兼兒童保健科主任李化兵以及家長、適齡兒童等200余人參加了活動。
在科普講座環節,李化兵主任以“關注身高,關注未來”為主題,圍繞兒童生長發育的影響因素、身高測量的正確方法以及矮小身材的初步診斷和管理等方面,向在場家長們進行了詳細講解,幫助家長學會如何判斷孩子是否有生長異常,家長和孩子們還紛紛舉手與李主任互動,在輕松快樂的氛圍中,解答了家長們普遍關心的問題。
科普講座結束后,家長們在志愿者的指導下按序排隊,到二樓進行了免費的骨齡測量和肥胖篩查義診。在義診現場,醫生與家長一對一、面對面,耐心詢問每位就診兒童的病史、家族史,仔細查體,為孩子們測量身高體重、拍攝骨齡片、評估生長發育情況及預測終身高等。隨后,工作人員還現場發放了“成長加油包”禮品,專家們的貼心服務得到了在場家長們的一致稱贊。
此次中國兒童生長發育健康傳播行動,活動內容豐富,家長和小朋友的參與度高,不僅科普了生長發育的關鍵知識,還提高了家長關注兒童生長發育的意識。今后,諸城市人民醫院將繼續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為廣大百姓提供更優質的服務,使兒童的健康成長得到更好保障。
孩子的生長發育規律你懂嗎?
據統計,90%以上的矮身材青少年兒童都存在自卑、抑郁等不同的心理障礙,有的孩子甚至因此厭學。97%的家長不知道孩子生長發育的基本規律;30%的家長在孩子生長遲緩時盲目等待,固守“晚長”老觀念;65%的家長在孩子身高偏矮時,會考慮使用增高保健品等,甚至盲目進補……
李化兵主任表示,正常兒童不同時期生長速度不同,一般足月出生時身長50厘米,小于47厘米則提示有宮內生長遲緩;生后第一年增長25厘米,第2年增長10厘米,第3年至青春期開始生長速度為每年平均5-7厘米,青春期每年增長8-12厘米,持續2-3年。一般3歲以前每年生長小于7厘米,3歲到青春期以前每年生長小于5厘米,青春期以后每年生長小于6厘米時,就認為生長速度減慢。
李化兵主任介紹,身材矮小在臨床上強調“早發現、早檢查、早干預”,孩子的年齡越小,骨骺的軟骨層增生及分化越活躍孩子生長的空間及潛力越大,對干預治療的反應越敏感;另一方面,身高干預的費用跟孩子的體重成正比,孩子的體重越重用藥劑量就越大,干預費用就越高,3-12歲是身高干預的黃金時間。
家長如何把孩子身高管起來?
目前臨床上一般用標準差法來判斷身材矮小,即兒童身高低于同年齡、同性別、同地區正常兒童身高標準低于兩個標準差,就可診斷為矮小。生活中,如果孩子長期低于同齡人半個頭、一直坐在班級第一排、每年長高不到5cm,則可懷疑為生長發育遲緩。
家長該如何管理孩子的身高呢?李化兵主任建議家長:
1.養成給孩子定期測量身高的好習慣,至少每3個月給孩子定點、定時量一次身高,了解孩子的生長速率;
2.生活上,睡眠、飲食、運動和心理也是影響孩子身高的關鍵因素,建議學齡期的孩子不晚于22:00睡覺并睡足8-9小時以上;
3.飲食方面注意營養均衡和蛋白質的充足攝入,少喝碳酸飲料,少吃西式快餐、油炸食品和反季節蔬果等;
4.彈跳類運動能有效幫助孩子長高,可讓孩子每天用1小時的時間進行跳繩、籃球、排球、羽毛球、跑步等體育運動;
5.心理上要給孩子營造一個溫馨、輕松的家庭環境,不要給孩子太大的學習壓力,不要習慣在飯前和睡前批評孩子。
值得注意的是,家長千萬不要因為孩子生長異常亂投醫、輕信廣告或盲目等待,這可能耽誤了孩子的最佳身高干預時機,給孩子留下一生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