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石癥,又稱為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是頭部迅速運動至某一特定頭位時出現的短暫陣發性發作的眩暈,可伴有惡心、嘔吐等表現。發病較突然,癥狀持續時間一般較短,數秒至數分鐘。
在耳朵內有調節平衡的重要器官——球囊、橢圓囊和三個半規管,球囊、橢圓囊結構內附有碳酸鈣鹽結晶,形如石頭,稱之為耳石,如果耳石脫落不慎墜入半規管里,當耳石移動時就會刺激半規管,產生眩暈。
耳石癥有哪些危害?
如果脫落的耳石不能及時復位,患者的頭暈癥狀就得不到緩解,影響運動平衡,可造成消化系統不適,復位難度增加,病程延長,導致前庭功能減退,甚至出現焦慮、抑郁等精神障礙。
得了耳石癥怎么辦?
耳石癥首選手法復位,通過變換患者頭部位置,使脫落的耳石通過重力作用,從半規管移出,重新回到橢圓囊,不再引起眩暈。一般情況下可一次復位。如果一次復位不成功,一周后可再次復位。
復位后需注意這些:
1、復位后至少靜坐半小時。由于復位治療時耳石移位,部分患者會出現較為劇烈的眩暈反應,需要靜坐休息。此外,靜坐半小時也有助于避免復位成功的耳石再次脫落。
2、三天內抬高床頭。為避免復位后的耳石再次移位,建議復位治療三天內抬高床頭45度。
3、半月內避免劇烈運動。避免低頭、搖頭、跳躍等運動,以防耳石再次脫落。
如何預防耳石癥復發?
1、改善睡眠,避免熬夜。睡眠不足容易引發耳石脫落導致發病。
2、耳鳴、耳聾要及早治療。耳鳴耳聾往往是內耳微循環出了問題,耳石容易出現松動、脫落,導致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