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洪菊,女,護師,本科學歷,曾榮獲“諸城市優秀護士”,院級“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作為兒科一名普普通通的護士,她愛崗敬業,勤勤懇懇,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用愛書寫著最絢麗的篇章
眾所周知,兒科的患兒大多不能準確地表達自己的不舒服,只會哭鬧,因此兒科又被稱為“啞科”。作為一名兒科護士,劉洪菊深知自己身份的特殊性,她從2010年進入兒科工作以來,就盡全力扮演好患兒代言人和護理者的角色。她有著強烈的責任感,愛護每一個患兒,更具備著豐富的專業知識和熟練的護理操作以及過硬的穿刺技術。不僅如此,劉洪菊說:“在兒科還有一點對于開展工作是十分重要的,那就是溝通。 患兒家長往往對兒科護理人員有著高期望、高要求,護患之間如果不能及時有效溝通,就會給護患關系帶來隱患。”參加工作以來,始終秉持“以患兒為中心”的服務理念,用愛心、耐心、細心和責任心照顧每一位小患兒,站在她們的角度,蹲下身彎下腰,面帶微笑與她們親切交流,深得患兒喜愛和家屬的信賴,讓患兒家屬感受到護理人員的貼心和溫暖。
為了能給患兒提供更好的護理服務,為了讓患兒更好的配合她們的工作,劉洪菊在擔任分區責任護士時,每天清晨會早早等在病房迎接每個來打針的患兒,會給打針表現好的小朋友贈送小貼畫表示鼓勵等等。
選擇了護士這份職業就要有犧牲奉獻的精神,選擇了兒科護士就要承受更多的勞累和風險,工作中以身作則,任勞任怨。不管白天黑夜,只要工作需要,就要堅守崗位,毫無怨言,不計較個人得失。記得有一次夜里,科里來了一個發燒的患兒,由于病情急,患兒發燒加上孩子偏胖,血管摸不清,值班護士未穿刺成功,家屬情緒激動,為了避免糾紛,值班護士立即打電話給劉洪菊,接到科室電話,正在陪孩子上鋼琴課的她,匆忙將女兒托付給老師暫為照顧,就立即趕到科里,嫻熟的操作成功為患兒輸上液,這期間還不忘耐心地安慰患者家屬,緩解了他們焦躁的情緒,并叮囑患兒家屬好好照顧孩子,患兒家屬對其十分滿意與感激。
作為一名高年資的兒科護士,她不但要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還要協助護士長做好病區管理工作,做好實習生的帶教工作,所以她更加努力學習,不斷充實自己,擴大知識面,利用業余時間學習更多專業知識。劉洪菊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做著不平凡的事情,她深信豐碑無語,行勝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