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重異常容易導致高血壓、糖尿病、心腦血管病、脂肪肝,甚至一部分的癌癥也和體重異常有一定的關聯。”
“有些人腰圍太大,體重超重,甚至患上了慢性病……這就需要專業醫生和專業醫療機構的幫助。”
近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舉行記者會,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雷海潮表示,將持續推進“體重管理年”3年行動,普及健康生活方式。
■ 什么樣的胖才是真的超重肥胖? 超重和肥胖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其中包括了遺傳、飲食、身體活動水平、生活習慣以及社會環境的改變等。 根據國家衛健委發布的《體重管理指導原則(2024 年版)》,目前,體質指數(BMI)是衡量人體胖瘦程度的標準。我國健康成年人的BMI正常范圍在18.5至24之間;在24至28之間被定義為超重;達到或超過28就是肥胖。其中,又根據BMI分為輕度肥胖、中度肥胖、重度肥胖以及極重度肥胖。另外,脂肪在腹部蓄積過多稱為中心型肥胖,可根據腰圍直接判定。 事實上,諸城市人民醫院在2022年設立MMC診區時,就已經開設肥胖專病診室。近年來,隨著生活節奏加快和飲食結構變化,超重、肥胖及相關慢性病問題日益突出,為了滿足廣大朋友的需求,現在諸城市人民醫院繁榮路院區又增設一體重管理門診。 在肥胖門診,醫生首先會對就診者的身體健康狀況、具體需求、風險因素、生活方式、運動能力等進行全面評估,測量其身高、體重、腰圍、人體成分分析等基礎信息,排查排除肥胖的繼發性因素后,根據每個人的狀況和減重目標等制定個性化的減肥方案。通過臨床營養科制定的食譜,實施飲食+運動的方式,效果不顯著者會增加中醫穴位、針灸治療,甚至藥物或外科治療。 “我從去年11月到現在,在這里成功減重了20斤,憋喘、疲乏等問題得到明顯改善。”李女士深受肥胖困擾,此前也通過別的方法減肥,但是效果都不明顯。聽說諸城市人民醫院開設了肥胖門診,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就診,沒想到不僅減輕了體重,還改善了她的整體健康狀況。 與李女士有類似經歷的還有31歲的管先生,他因常年熬夜、應酬喝酒、飲食不規律導致肥胖。醫生根據他的情況,為他制定了個性化的治療方法,短短一個半月,管先生的體重減輕了近10斤。“治療只是輔助手段,減重的關鍵還是得先管住嘴、邁開腿,不然還是會反彈。”工作人員表示,除了現場診療外他們還建立了“體重管理服務群”,每天督促大家打卡當日運動和飲食情況,專業醫師會實時在群里為大家進行飲食和運動指導,讓大家實現最小成本減重。 體重管理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科學的方法和健康的生活習慣,結合均衡飲食、適量運動、良好的睡眠和壓力管理,才能實現健康、持久的體重控制。 肥胖門診和體重管理門診的增設,體現了諸城市人民醫院醫療服務從“以治療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的重要轉變和延伸。下一步,醫院將積極開展多學科聯合體重管理門診,使大家更科學、合理、健康的管理體重,讓身體回歸最佳狀態,讓更多人在科學合理的指導下,收獲健康與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