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諸城市人民醫院“改善醫療服務百日行動”深入開展以來,領導小組以患者滿意作為根本目標,制定《改善醫療服務百日行動工作方案》,周密部署,精心安排,梳理內部管理和服務流程,優化服務措施。全體干部職工攻堅狀態越來越好,干勁越來越足,各方面工作取得較大進展,尤其是護理團隊在日常工作中創新總結出許多提高服務質量的亮點方法,合力推進百日行動落地見效。
例如:兒二科推行的改善醫療服務亮點工作,患兒住院期間過生日,由科室出資送玩具;眼科施行的患者住院第一滴眼藥水由護士親手滴上,并手把手教會;內分泌科利用學習日組織全科人員一起學習有關優質護理服務內容和溝通技巧,營造文化氛圍;燒傷整形科入院患者均由護士準備一壺熱水送至床旁;神經內三科急性腦梗塞患者入院后第一時間由責任護士帶著口服藥與溫水送服到口;另有許多科室出院患者由護士長或責任護士送至電梯口,加強人文關懷。
每個小朋友都害怕打針,害怕見到穿白大褂的叔叔阿姨,但這里不一樣,這里有像媽媽一樣的護士阿姨給小朋友送生日禮物,這里的墻上貼滿了綠的草紅的花,這里就像幼兒園一樣,是小朋友們成長過程中曾經遇到過“溫暖的家”。
生命里有無數個第一次,第一次蹣跚學步,第一次邁入校門,第一次生病,第一次吃藥,第一次遇見笑得像花兒一樣的護士,這第一滴眼藥水,您學會滴了嗎?
內分泌科祝麗萍主任在晨會上經常說:“大家對待患者一定要笑臉相迎,技術水平不高可以原諒,可以提高,但是服務態度不好是不可以原諒的?!痹谒囊笙?,大家不僅注重業務學習,也更加注重服務質量的提升。
急性腦梗塞患者往往發病急,入院時來不及帶生活用品,但需第一時間口服藥物(一般是阿司匹林一片、氫氯吡格雷4片、瑞舒伐他汀1片),神經內三科遇這種情況時由責任護士帶著六片口服藥端著一杯溫水到床邊協助病人服用,既及時最大限度的預防腦梗塞的進展,同時也能觀察到病人的吞咽功能是否正常,警惕嗆咳的發生。
一位帶孩子在兒科打針的“新手爸爸”說,“本來妻子沒有時間陪孩子打針,由我來帶,特別忐忑,但是多虧了護士們的幫助,給孩子拿玩具,講故事,打上針還獎勵小貼紙,像在幼兒園一樣,孩子竟然沒有哭鬧,很佩服護士們的工作?!彼硎?,看到自己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生病了能接受優質的、專業的、溫暖的醫療服務,作為家長比較放心。
護士是與患者接觸最多聯系最為密切的群體,護理工作是展示醫院形象和服務質量的重要載體,護理人員對病人體貼入微的護理,細心地觀察并及時發現病情變化,不僅體現出了護理工作者高尚的職業道德,更是在“改善醫療服務百日行動”中提升服務與質量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