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心里非常感謝你們對我的幫助,解除了我10多年的痛苦,讓我回歸正常生活,手術快一個月了,一直未再服用止痛藥,疼痛完全消失,感謝!感謝!再感謝!”這是60歲的翟大娘到諸城市人民醫院神經外一科隨診時,見到自己的救命恩人白利平主任時的感人一幕。
說來話長,10余年前的翟大娘,左側咽部像扎了魚刺一樣難受,每天伴隨著針刺樣的疼痛,近兩個月逐步加重,放射至右耳后及下頜角區。平日里她一直服用一種叫“卡馬西平”的藥物,暫緩燃眉之急,但是隨著癥狀的逐步加重,服藥劑量和次數也不斷加大,每天最多吃到8次藥,出門隨身攜帶,惡心,頭暈等副作用也隨之加重。由于說話、吃飯的時候常會誘發咽部疼痛,多年來翟大娘都不敢多說話和正常進食。試想一下,一個人如果連平時連說話、吃飯都要小心翼翼、忍受疼痛,那將是多大的負擔與折磨?用翟大娘兒子的話就是“看著老母親身心飽受摧殘,人生樂趣消失殆盡,生活如同嚼蠟,如履薄冰,看到她這么難受,做兒子的痛在心里啊?!?
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就在翟大娘和兒子多年奔波、尋醫問藥毫無起色,全家心灰意冷的時候,經介紹,他們抱著一絲希望找到了我院神經外一科白利平主任,殊不知,這一絲希望給他們帶來了無限生機。白主任憑借豐富的臨床經驗,綜合分析了翟大娘的病況,明確診斷并制訂了縝密的微創治療方案,認為微血管減壓術是根治翟大娘痛苦最安全、最有效的方法。此手術雖微創,但手術要求高,術野窄、深,在腦干附近操作,具有一定的風險性。在手術室和麻醉科的團結協作下,手術很成功,術后立竿見影,翟大娘的病痛被徹底消除。
白利平主任介紹,“舌咽神經痛是一種出現于舌咽神經分部區域的陣發性劇痛。疼痛性質與三叉神經痛相似,程度重于三叉神經痛,卻遠比三叉神經痛少見。疼痛常發生在一側舌根、咽喉、扁桃體、耳根部及下頜后部,有時以耳根部疼痛為主要表現。在工作中經常遇到這類病人,靠常年吃止痛藥暫時緩解癥狀,建議患者出現類似癥狀時,應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以免耽誤病情。”
微血管減壓術是目前治療舌咽神經痛的最佳微創方法,具有創傷小、安全性高、效果顯著以及復發率低、術后并發癥低等特點,但對于醫生的技術要求比較高,主要在患側耳后,手術切口約2-3cm,在顯微鏡下操作,找到壓迫舌咽根部的血管,將其剝離,達到治療效果,擺脫這種慢性疼痛的折磨。此項技術的成功開展,標志著我院神經外科微創技術再創新高,讓更多的舌咽神經痛患者回歸健康生活。